知识管理&数字花园与笔记流

    627

24.1.2更新:

目前:唯一使用WordPress,草稿/中转使用Notion,任务滴答清单

之前WordPress没有找到比较好用的主题,要么就是blog的样式要么就是微博的样式,近期发现了pix主题,兼顾动态记录与blog文章的功能,界面非常清新,也直击我的需求,所以就用回Wordpress了,古腾堡编辑器刚开始用不习惯,后面发现markdown也可以正常使用,只是改H标签的时候和之前有点不太一样是用的快捷键Alt+Shift+1/2/3,还算方便。

期间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NotionNext,啥都好而且还省个服务器费用,界面也非常丝滑,维护更新也非常方便。就是有挺多BUG,比如文章显示不全、各个页面的菜单经常抽风不一样等等……而且样式不太自由,要使用Github的工作流去改,同步很慢且经常抽风。

为什么不用Obsidian?
其实Obsidian是理论上来说数据最稳的,毕竟数据可以备份保存到自己硬盘里,拓展也挺强大,也有一些部署到Github+Vercel直接渲染页面的拓展插件。但是手机上用起来太不方便了,而且插入图片简直不要痛苦,很多国内图床开着魔法是基本没有上传速度的,它又不像浏览器一样可以不使用代理,而且BUG也挺多的经常抽风。

总的来说,希望能继续坚持更新下去,多折腾几下也是挺好的,搬家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之前的文章,如果不是为了搬家,可能就看不到这些"需要修剪的枝叶"了。


原23.4.18:

介绍:数字花园是什么?

数字花园,可以理解为一个2.0版的博客,它的特点是非线性、不完美、持续迭代。在信息高度碎片化的今天,我们需要这么一套流程方法,来管理、消化我们获取到的信息。

流程为:输入→处理→输出→迭代

记录,也就是播种;处理信息,也就是灌溉;输出,也就是开花结果、与人分享。当然,你还需要后续不断更新迭代,也就是整理枝叶。所以数字花园这个名称非常贴切。记录你的任何想法、知识或是数字资产(播种),将他们整理、思考和分类(灌溉),最中利用于生活、工作中(结果),亦或是可以与他人分享。

目的:为什么要创建数字花园?

在1985年美国传媒学者尼尔·波兹曼的《娱乐至死》就指出,电视将让人们的注意力沉迷于无意义的娱乐和消费。一定程度上预言了当今社会的“信息碎片化”、“网络成瘾”、“新闻泛娱乐化”等现象,虽然接受到的信息确实是丰富了,但大多数都缺乏深度的思考,知识种类也过于零散,很难形成成熟的体系。 这时,我们需要一个“数字花园”,将我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“串联”起来。

经过我的实践,我总结出有以下好处:

  • 记录想法与灵感,避免错过
  • 督促主动思考,让思维更有层次、逻辑(整理、分类)
  • 迸发出新的灵感、创意和可能性(知识关联,经常会发生) #双链的好处
  • 方便不断更新、修正和迭代,保持新鲜 #待更新:关于见过的大部分博客都不新鲜这回事
  • 知行合一,有效将知识归纳并用于生活与工作
  • 方便分享与交流,提升谈资
  • 提升各项能力(思考/逻辑/表达/判断/总结等)
  • 心历路程记录

数字花园的发展历程

简单发展史:

  • 1945年范内瓦·布什对“麦克斯储存器”的构想。他希望能够构建一种“关联索引”系统使诸多项目都能够即时自动地连接在一起,形成一条线索。他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种系统让信息链接、知识共享以扩大人类的理解范围,“延伸记忆”。
  • 1965年泰德·尼尔森创造了“超文本”一词来描述他对庞大的互联信息网络的愿景,并将其应用在自己的项目中。
  • 马克·伯恩斯坦(Mark Bernstein)1998年发表《超文本花园》有记录以来第一次提到这个词(digital garden 数字花园)。
  • 2007年4月罗里·萨瑟兰(Rory Sutherland,奥美集团副总裁)使用了(数字花园)这个词,并将其定义为 "费尽心思地进行同步和碎片整理--就像年轻人的修剪一样。重点是清理私人文件夹、代码库和相册。
  • 2015年数字学习研究网络上,迈克·考菲尔德(Mike Caufield)发表了关于《花园与溪流:技术田园》的主题演讲。考菲尔德认为,如果互联网只剩下溪流模式,那么它迟早会变成充斥知识碎片的混沌之地。我们应该像园丁维护花园一样去学习和探索知识。

而真正利用起来并让这个概念发扬光大的,我认为是Maggie Appleton 此博主是一位程序猿、设计师和人类学家,上面的链接即是她的数字花园,里面有非常多有价值的内容。 也有分析和推荐Notion、Obsidian、roamresearch这类笔记软件。 国内大部分数字花园相关的内容,或多或少都有借鉴这里面的内容。 她是在2020年受到Andy Matuschak提出“常青笔记”(Evergreen Notes)概念的影响

博客1.0是记录个人生活、日记、相册、社交。那博客2.0就是

其实仔细想想,印象笔记、个人博客、现在的微博、朋友圈,包括百度百科、维基百科,他们都可以说是不同形式的数字花园,

可以看到,数字花园的理念在很早之前就有人想到过了,在以前,受限于工具的不成熟,信息收集及整理的流程都难以进行管理,所以数字花园难以流行起来。

而如今,受到2020年疫情的影响,随着notion的大火,笔记类软件开始井喷,功能也越卷越丰富。 我们是幸运的人,应该珍惜并且利用好它。

痛点:为什么仍然小众?

  1. 本身坚持就是可贵的,拖延是人的本性。#待链接:关于坚持 自律 拖延 习惯
  2. 没有定期灌溉、修剪枝叶,导致里面的内容很多自己也记不清,遇到之前遇到过的问题也仍然不记得自己有过经验。
  3. 它开花结果,带来作用的时间曲线是漫长的
  4. 抖音、小红书等占据了比较多的时间与注意力
  5. 看到以前自己不成熟的想法,会感到幼稚、难为情,无法记录自己最真实的心历路程

最后放一些思维导图工具对比记录

为什么用gitmind:

1.可以直接嵌入Notion.

2.布局“目录组织图”其它软件没有。

缺点:没有xmind类似的“笔记”功能,不适合有长篇内容的思维导图

没有双链

为什么用xind:

  1. 可以直接导入导出.md
  2. 思维导图视图中,长文可以以笔记的方式展示。

缺点:没有“目录组织图”布局

为什么用幕布:

  1. 视图可以思维导图 大纲互转

缺点:思维导图模式中,长文也会显示在内,无法自动隐藏或缩略。

为什么使用Obs:

  1. 折叠标题完全离线
  2. 响应快且不会被和谐
  3. 插件市场丰富
  4. 双向链接
    1. ^map ![[xxx^xxx|xxx]]

最后用的zhixi知犀,结合了上述所有优点。

目前:

notion+知犀

消息盒子
# 您需要首次评论以获取消息 #
# 您需要首次评论以获取消息 #

只显示最新10条未读和已读信息